在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上,重庆38个区县按“主功能”分为三类。你的家乡划在哪一类?
前不久,《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“十四五”规划(2021-2025年)》发布,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,全市38个区县划定为三类分区:10个区县为重点生态功能区,5个区县为农产品主产区,23个区县为城市化发展区。
这样划分的目标很明确,突出重庆自然资源优势,形成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、粮食安全的农业空间、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。
三大类各包括哪些区县
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、发展之本、生态之要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。
重庆各区县的自然资源、发展程度存在差异,关键在于找准发展方向、明确发展路径、彰显比较优势、实现协调发展。为此,在国土空间资源的规划、开发和保护上,重庆38个区县划分为三大类:
●生态功能区包括武隆、城口、云阳、奉节、巫山、巫溪、石柱、秀山、酉阳、彭水等10个区县,占全市面积的45.13%。主要功能是保障生态安全、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、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。
●农产品主产区包括开州、梁平、丰都、垫江、忠县等5个区县,占全市面积的23.53%。主要功能是保障粮食安全、合理保护利用耕地资源、有效供给主要农产品。
●城市化发展区包括万州、黔江、涪陵、渝中、大渡口、江北、沙坪坝、九龙坡、南岸、北碚、渝北、巴南、长寿、江津、合川、永川、南川、綦江—万盛、大足、璧山、铜梁、潼南、荣昌等23个区,占全市面积的31.34%。主要功能是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、引导城镇合理布局。 不难发现,这是立足于重庆市情特点、突出区域特色的细化落实之举,旨在提升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。
生态功能区的10个区县,位于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功能区、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、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,生态重要性突出,是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载体。良好的生态,是它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,构成其核心竞争力。
例如石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,严控交通、扬尘、工业和生活污染,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,新增营造林18.6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63%,更加注重激活生态价值,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,加快向绿色转型。
农产品主产区的5个区县,地势相对平坦,推动农业机械化等条件较好。例如梁平,该区是重庆的农业大区,沃野千里、碧田万顷,拥有“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”“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”“全国粮食生产大区”等多块“国字号”金字招牌,当前正着力做大做强粮猪菜保供产业、提质增效柚竹渔特色产业。
又如开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,实施千年良田工程,新增高标准农田8万亩、宜机化改造2万亩、改善灌面2万亩,农业综合机械化率46%,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做响“开州再生稻”等新兴品牌,抓紧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。
城市化发展区的23个区县,发展基础较好、要素较全、条件较优,是打造国际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人文化现代大都市的“主战场”。例如渝北,作为全市唯一GDP突破2000亿元的经济大区,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680亿元,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0亿元,经济首位度、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,同时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2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超220万人、城镇化率达到89%,成为全市首个“双两百”城区。
再如璧山,2021年该区GDP以10.4%的增速居全市第一,连续9年保持人口净流入,今年定下GDP增长8%左右的目标,并将引导土地要素匹配产业发展需求,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、做靓“公园之城”品牌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,建设生态之城、儒雅之城、活力之城、一生之城的“四城”示范。
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优化主体功能分区,让各区县进一步明确在全市一盘棋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,进一步明确“要干什么”;更重要的是,有利于全市统筹不同主体功能区空间资源配置要求、差异化政策措施,做到优势互补、精准施策,用好自然资源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如何考核和细化任务
优化主体功能分区,方向明确、路径清晰,接下来的重点是“怎么干”。对各区县来说,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之下,该怎样用好自然资源、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潜能呢?
首先是用好考核“指挥棒”。要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分区,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,不搞“一刀切”,要立足自己的资源本底,把自然资源用好、用活,以实现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。
可以看到,《规划》在考核评价体系上更有针对性,差异化考核既明确、又精准:
◎对生态功能区,重点考核生态空间规模质量、生物多样性指数、生态产品价值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执行、自然岸线保有率、民生改善等指标。
◎对农产品主产区,重点考核耕地保有量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、土壤环境水质治理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执行、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指标。
◎对城市化发展区,重点考核城镇土地产出效率、科技进步贡献率、常住人口优质公共服务供给、资源环境超载程度缓解率等指标。
同时,要更精准地“细化”目标任务。规划往往是管总体、明大方向的,需要落细落地。各区县要聚焦国家、全市重点支持领域和方向,因地制宜做好规划衔接、政策落实、项目推进。
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例,重庆社科院研究员、重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玉明提出如下建议:
▶统一组织需求市场。不要只盯住区县当地市场,而是盯住全市范围内的连锁商超、机构食堂、连锁餐饮等终端市场,以及双福等大型农贸市场,按月、季、年度的农产品品种、数量、供应时间与方式等进行本地生产经济可行性和自然可行性论证,从而作出生产决策。
▶生产体系建设。对农产品主产区的生产进行规划细化,确保生产轮种,达到有效利用土地与劳动资源的目的,保障规模效益。
▶经营体系建设。立足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实际,让农业生产、技物服务、农产品分拣加工、仓储物流等经营内容更科学、合理、有效。
▶智慧农业建设。在技术经济可行环境条件下,建设智慧农业管理工程。
▶供应链管理工程建设。按市场终端+主产区各级生产单位建立产需对接的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管理工程,确保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安全。
▶农业服务体系建设。全面配套专家服务、人才培训、农业担保与保险、供应链结算以及质量标准、检验检测、基地认证、质量全程追溯,仓储物流、电子鉴证服务等现代服务与现代生产数据互联互通。
概言之,一方面,按照清单管理,确保粮食安全;另一方面,建立农产品的市场信用,确保“好产品”得到好价格,让农业主产区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地发展。
自然资源是每个地方不可多得的“宝贝”。“十四五”乃至更长时期,重庆各区县要明确自身定位、突出特色发展,实现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、粮食安全的农业空间、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在巴渝大地上有机统一。
来源:两江观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