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四五”时期,重庆市民的人居环境将发生哪些让人欣喜的变化?2月15日,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《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(2021-2025年)》(简称《规划》)。《规划》围绕自然生态、人工建设、社会人文三大人居环境系统,明确了重庆“十四五”时期应完成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主要任务。
关键词:生态
建设上百个山城公园,打通临江临山城市风廊
▲盛夏时节,万州在长江南北消落带美不胜收。冉孟军 摄/视觉重庆
为系统推进山地城市人居建设,《规划》提出,开展重庆山城公园建设专项行动,至2025 年,完成 100 个以上山城公园建设,绿化美化 300 处坡坎崖,形成功能内容配套齐全、景观形式与艺术风格多姿多彩的山城公园体系。 同时,我市将充分发挥山城江城特色,打通临江临山城市风廊,引江风、山风入城。构建城市级通风廊道系统,严禁在城市通风廊道上新建高层建筑群,并针对两江干流严格实施规划退距,确保长江、嘉陵江主通风廊道畅通;还将合理规划临山建筑布局,降低山谷风的输送损耗,保障临山风廊畅通。
建设山水田园乡村也是此次《规划》的一大亮点。《规划》要求,实施乡村休闲功能区建设工程,在中心城区打造都市微农业经济圈,环同城化发展先行区、重要战略支点城市、桥头堡城市打造都市精致乡村休闲旅游圈。比如,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重点布局“丰都—忠县—万州—开州—云阳—奉节—巫山”长江柑橘与人文三峡走廊,“垫江—梁平”低山丘陵区现代“粮柚”观光带,“城口—巫溪—开州”大巴山区乡野田园旅居带;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重点布局“武隆—彭水—酉阳”乌江画廊、“石柱—彭水—黔江—酉阳—秀山”武陵山区民俗风情带、“南川—武隆—涪陵—丰都”大武陵山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带,建设渝东南“民族风情”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区。
关键词:建设
2025年初步建成儿童友好型老人友好城市
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樱花橘乡农业公园,粉白色的樱花缀满枝头,游客三三两两在树下穿行。秦廷富/视觉重庆
不仅如此,为彰显山地人工建设“立体**”的特色,持续推动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持续提升,《规划》还要求,结合《重庆市中心城区强度高度密度管理办法》,因地制宜控制城市中心城区密度,新建住宅高度控制在 80 米以下。
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方面,《规划》提出一系列硬核指标。比如,至2025 年,将完成城市老旧功能片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 30 个;开展管线下地(规整)、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、海绵设施改造、老旧管网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工作,力争供水普及率达到 100%,新增年供水能力 5 亿立方米以上;通过新(改、扩)建 56 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、9 个厨余(餐厨)垃圾处理项目以及建设一批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项目,力争到2025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达到100%,初步建成“无废城市”。
为保障全民住有所居,《规划》还要求开展全民友好社会建设提升专项行动,至 2025年,儿童友好型、老人友好城市初步建成,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到80%,中心城区开展适老化专项设计或改造的居住社区占比达到80%。
关键词:人文
建设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,培育多个山城江城特色品牌
▲风景秀美的长江三峡。王忠虎 摄/视觉重庆
为突出“国际化、年轻化、文艺化、混合化、烟火气”的重庆人文特色,《规划》提出,塑造“山水、人文、城市”三位一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推动 3 片历史城区建设,以渝中—南滨—江北嘴为主体,建设 13.35 平方公里的重庆历史人文核心展示区;还将推动53 处历史文化名镇、46 个历史文化名村和 48 个传统村落试点项目、11 个历史文化街区、20 个传统风貌区和众多历史建筑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。
为此,我市将加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监督检查力度,结合城市体检工作开展历史文化保护专项体检评估,建立针对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日常巡查制度。
根据《规划》要求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还将着力塑造“城人景”一体的城市风貌。构建山城特色体系方面,将打造包括山城公园、山城崖壁、山城洞天、山城步道、山城阳台、山城交通、山城夜景、山城故里、山城记忆等特色品牌,营造江城特色体系方面,将培育江城绿岛、江城峡泉、江城绿岸、江城半岛、江城湾区、江城桥都、江城夜趣、江城人家、江城印象等特色品牌。
来源:重庆日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