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得名近1500年的盛山,开县几乎无人不知;若问确指何山,却又少有人知,那么,开县盛山,在哪呢?
盛山一词,首先指行政称谓,即置于隋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的盛山县,距今至少有1400多年。县因地(山)得名,因此,作为山名的盛山,肯定比盛山县要早,或早很多。解放后,指盛山区,下辖三大一九二镇一文川(大慈、大德、大梁、九岭、镇安、镇东、川心、文峰)8个乡。
二指盛山中学,在原大慈乡的盛山区中学,就象过去天白、陈家、岳溪等等各区一样,无一例外,均分别有以区命名的中学。
三指盛山公园,上世纪90年代,开县新建在县城北边凤凰头山上的开放式公园,供人们登山健身、休闲游玩,取名盛山公园,据说当年为纪念刘伯承元诞辰100周年,彭丽媛、赵忠祥莅临开县演出时,曾徜徉此园。
四指一巍峨山头--盛山,它究在何处,为何名盛山?真确实没几人知道。
相传开县最早的城池在南河南岸、驷马桥双合店一带,由于河水长年不断冲刷改道,逐渐向城池逼近,情势非常不妙!
古时建房筑城,十分信奉风水。若前有河水环绕,中有开阔原野,后有山脉连绵的地方,堪舆学称之为“玉带缠腰,前照后靠”,是绝佳的形胜宝地。因此,凤凰头下东河南河交汇之间、盛山县所处的今老城坝子,就具此奇妙特征,是从南向北隔河迁来的城池,以至若干年后清道光年间,石彦恬在编修县志的初稿时,对此大加赞赏:“面毗卢之苍翠,枕盛山之巍峨,澎溪带其右,清水环其左,雄峙巴国,冠冕夔巫”。面对苍翠的毗卢寺,背枕高高的盛字山,右边澎溪江如带,左边清江水环绕。在巴国夔巫(泛指渝东一带)可以夺冠称雄啊!
一座好的城池,人们常寓好的山水来陪称,以表达吉祥的祝福,美好的向往,多人为地赋予主观如意的愿景。
盛山究竟在哪儿呢?
清·石彦恬描写开县老城曰:“面毗卢之苍翠,枕盛山之巍峨”,即言当时县城面对毗卢寺,枕靠大盛山。毗卢寺在南面,盛山就当是县城北边唯一的凤凰头这处山。
而清咸丰《开县志》引《夔州府志》明确说:“盛山在县北三里,突兀高峰,为县主山。山如盛字,故名”。是说县城北面的山头,轮廓形状象个盛字。
从前,原县城人民路外围一带,还没建房子,是一片宽长的农田,阡陌纵横,静卧于凤凰头下面。面北远观,田原如“皿”山如“成”,上下相连一“盛”来。
若站在原县城衙背后至电影院一带,仰望凤凰头,那“盛”字的横撇钩点,一笔一划都清清楚楚、维妙维肖。
山脚以上的整个山坡台地,像一个“成”字:大觉寺西边、由上而下直抵三拱硚的山脊,似一撇;刘帅纪念一带的台地包括原寻盛门的整个山包,象横折沟;悬崖上长廊一线的岩棱,是极明显的一横;岩观音山脊下来是一戈,凤凰塑像处,是那一点。山坡台地之下的农田,形如“皿”字。山脚从开县中学到看守所一线则是那长长的一横。当然,说它像,是山的整个清晰轮廓,不是说字的笔划、间架结构都像印刷体一样规范。犹如根艺、岩石欣赏,不点不明白,似象非象;一指恰觉鬼斧神工、天然成形,越看越象,而别有韵味。
十分遗憾的是,现今很少有人知道盛山,都将它念叨成“凤凰山”。一是因为原山下的街道挡了视线,山上的建筑改变了笔划,人们很难从整体上把它认成“盛”字了。二是因为盛山中的“凤凰头”景点,误叫作凤凰山。凤凰头的形状,恰在盛字的“点”上,即现在树立凤凰雕塑的地方。在东河迎仙上一带远远看去,岩观音上下一带,活像一只凤凰的头,岩上葱郁的松柏,犹如凤冠,前下方的长岩是尖尖的凤嘴。可惜往下就再不像凤凰了。左边的山坡一直延伸到滴水岩,这一带俗称鸡翅膀而不叫凤翅凤爪。所以因盛山有凤凰头,而将之称为凤凰山,是近代人们以讹传讹所致。
开县境内确有凤凰山吗?有,不在城北,远在岳溪。
清咸丰《开县志》载:“凤凰山,在县南一百六十里,万县交界处。崖壑峭古,老树槎枒,有祖师、灵官二殿,覆以铁瓦……”据考,1993年建制调整前开县辖102个乡(公社)中,就有凤凰公社,后改为凤山乡,再后合并到龙安乡,今又合并到岳溪镇。其名就是因“县南一百六十里”的凤凰山。
因此,历史悠久,广为流传的盛山,不在别处,就在建有长廊的凤凰头这座山,唐朝开州刺史韦处厚的盛山十二景诗,就是多年游乐此山,触景生情而对盛山的歌咏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