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关乎群众生活、物价稳定、农民增收。今年以来,河南省生猪生产持续恢复,产能已经接近正常水平。据统计,二季度末,河南省生猪存栏4101万头,同比增长20.5%,恢复至2017年(正常年份)末的93.4%,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10.7万头,同比增长19.4%,恢复至2017年末的93.3%。上半年,全省共出栏生猪2966万头,同比增长49.8%,与2017年上半年出栏量基本持平。河南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是如何做到的?
2019年底,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明确要求各省(区、市)细化并承诺三年生猪生产恢复任务目标。河南当即作出反应,出台各项扶持政策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加快生猪产能恢复。
“政府补贴的生猪保险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损失,特别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也为企业减轻了很多负担。”牧原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生猪保险是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进行补贴的普惠政策,生猪养殖户仅需承担20%的保费就可获得全额赔付。
近年来,河南不断调整完善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制度,提高保险保额,将能繁母猪保险保额从1000元至1200元提高至1500元,育肥猪保险保额从500元至600元提高至800元,有效覆盖生猪养殖成本,增强生猪养殖者抗风险能力。河南还要求保险业优先做好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承保和到期续保工作,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,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开发力度,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服务。
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大桥乡南王村养殖户王继党说,这几年多亏了政府一路支持,自己的猪场才能顺顺利利开到现在。他告诉记者,建猪场时,政府在用地方面简化流程给予支持;资金短缺时,政府为养殖户提供无息贷款;经营中,政府补贴更环保的玻璃钢发酵罐;遇到病死猪,政府有优惠的生猪保险。
养着1000余头猪的大桥乡大周村村民周超普,是村里的养猪大户。2002年就开始养猪的他见过“大风大浪”。“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影响,生猪产能不高,价格暴涨,虽然养殖户有钱赚,但总感觉不踏实。”周超普告诉记者,今年以来,猪价回落至往年正常水平。虽然害怕赔钱,但心里踏实了许多,毕竟赚一年赔一年是市场规律。不过,为减少损失,他正着手减少养殖数量,待市场行情稳定后再加大养殖力度。
在河南,像王继党、周超普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。农业农村部此前表示,下一步,将在继续引导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,带动中小养殖场户融入现代生猪产业,加快建设现代养殖体系。
生猪产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后,如何巩固产能恢复成果,构建稳产保供的长效机制,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?
内乡县是全国畜牧大县,近几年,内乡县始终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抓实抓好。目前,建成了集科研、饲料加工、种畜禽繁育、育肥饲养、屠宰加工、有机肥生产、粪污资源化利用、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全产业链条。
在内乡县大桥乡大周村许香灵家庭农场,记者看到,新建成的畜禽粪污收储利用中心正在高效运转。内乡县大桥乡畜牧站站长胡名书告诉记者:“畜禽粪污收储利用中心共安装了8个100立方米的玻璃钢发酵罐,修建了800多立方米的化粪池,总收储容积可达1600立方米,主要用于收储大桥乡辖区内50余户中小规模养殖户的畜禽粪污。”
“经过发酵处理的畜禽粪污变废为宝,形成的农家有机肥品质高、肥效长,能有效改良土壤和农作物品质。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种养结合破解了养殖污染难题,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经济效益,为土壤改良、农作物稳产、畜牧业高效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。
来源:经济日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