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慈山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文风鼎盛,人才辈出,县志记载的近百年间的历史名人,是万千大慈优秀儿女的杰出代表和精神脊梁,必将激励故乡的人们,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的征途,为筑梦美好人生,建设美的家园、报效伟大祖国而续写新篇,再创辉煌!
1.欧阳果
咸丰《开县志》载:“在治西二十里,四面陡峻,上纵横五六十里,稻田数万亩。嘉庆初,居人曾据此以御贼,可容十万人,现大寨内复修小寨八,各容千人、二三千人不等。”大慈山四面陡峻,东南西北均有寨门,寨内复修小寨,每有匪患,县城市民多到此避难,只要闭门自守,真可谓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。清嘉庆二年,白莲教首领徐天德、王三槐率教军数千人攻打开县,县城官民多上大慈山避难。教军于是**大慈山,人皆惊恐,不知如何是好。听说教军杀人不眨眼,有人主张投降,有的担心投降后仍被杀。乡人欧阳果曰:“与其束手就戮,不如战而死之。或有生者。”于是指挥人众,凭险据守,因寨壁坚固,又檑木滚石,居高临下,教军久攻不破,损失惨重,只得退兵。山寨10余万人因此免于灾难。欧阳果因功受清廷褒奖,被赐予“六品顶戴”。
2.大慈山开县“公车上书六举子”之杨绍云、欧阳薰。
康有为《自编年谱》记载:在《上皇帝书》公车上书签名的有18省1200余名举人,现在能查出姓名的有16省603人。在这603名举人中,四川有71人,其中开县有6人之多,将近四川省签名举人的十分之一,仅少于成都府的成都县和华阳县,为全省第三位。夔州府签名举人为开县6名、万县1名、巫山县1名、云阳县3名、梁山县1名、奉节县2名。开县居夔州府第一位。又兼开县时有举人20多名,故被人们誉为“举子之乡”。有记载的开县“公车上书”6名举人分别是:
李本均,字松圃,开县城关镇人,1885年乙酉科举人;
刘秉元,字调轩,开县厚坝乡人,1885年乙酉科举人;
欧阳薰,字寿山,开县大慈山人,1891年辛卯科举人;
戴锡章,字海珊,开县城关镇人,1894年甲午科举人;
邓云卿,字辑五,开县义和乡人,1894年甲午科举人;
杨绍云,字松山,开县大慈山人,1894年甲午科举人;
据我县欧阳薰、杨绍云、戴锡章在盛山书院任教时向学生们所讲:当时以慈禧太后为守的保守派,说什么如在《上皇帝书》上签名的人,会试时一律不予录取,还要发回原籍给予处分。由此可见,举子们满怀爱国热情,早把个人前途和生死置之度外,一心为国家和民生,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反映。
3.书法大家朱鹤林与张旭初
朱鹤林,1990年《开县志》载:“民国时期,大池乡朱鹤林,正、草、隶、篆,均有较深造诣,还曾为当时四川省银行书写过招牌,且有真迹字帖传世。其字行笔流畅,遒劲有力。”
张旭初,当时开县名气最大的书法家,被誉开县书法第一人。当时开县尚著名书法家、革命家、诗人刘孟伉,与张齐名。1990年《开县志》载:“大池乡人张旭初,善正、草书,其人刚正不阿,个性孤傲怪癖,少与外人交往,练字,不让人旁观,随写随毁,不留字迹,更不愿为有权势者书写。但春节返家度假,却愿为劳苦大众写春联。”
4.近代法学巨将谢盛堂
谢盛堂(1879-1940年),字升庵,据
四川省档案馆00008号文档、《开县志》、《中国法学家辞典》及《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》等史料记载,系开县大德乡龙王堂人,为当代刑法学家,民法学家,诉讼法学家,同盟会会员。清光绪丙午科(1906年)优贡,1907年清廷废科举,兴学校,他以优异成绩入京师法律学堂学习,同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,积极从事反清的革·命·运·动。毕业后任湖北东湖县初级审判厅监督推事、宜昌商埠地方检察厅检察官、湖北高等审判厅推事等职。
辛亥革命成功后,任开县县议会议长,四川省议会议员。后赴成都,历任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,公立四川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主任,国立成都大学法学院法律系主任兼教授,国立四川大学法律系主任兼刑法、刑事诉讼法教授,从其受业的学生逾千人,为我国早期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。
其间还兼任四川省长公署主任秘书,四川高等审判厅庭长,成都地方审判厅厅长,四川高等检察厅检察长(1925年10月24日),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、四川省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职。1935年任川滇黔三省司法人员考试典试委员长,四川省县长考试典试委员长。1936年正式任四川省高等法院院长(1936年10月21日到1940年1月19日)。同年全国性法律学术团体“中华法学会”成立,被推举任理事,对继承和发展我国法律科学,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,深得法学界赞赏。
他一生治学严谨,著作颇丰。在30年漫长的教学过程中,亲自编著《刑法概论》、《刑事诉讼法概论》、《民法概论》、《民事诉讼法概论》以资讲授。他于教学之余,还从事日文法律书籍的引进和翻译工作,为促进中日法律科学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1940年因积劳成疾,在成都病逝。后遗体送回老家,安葬在开县云盘弯,开县迁建新城时,坟墓被原处填埋,经谢盛堂孙子的指认,在安康社区一环境优美的小区花园中心路口。
谢盛堂老家在大池山龙王堂和开县安康龙盘湾均有房产和土地,大儿子生活在龙王堂,三儿子及后代一直生活在云盘弯。
一生有两任妻子,第二任妻子叫皮祖慧,也是开县人,所生后代在成都,有一女儿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研究中心工作,名谢芳蓉,83岁高龄,已退休。
5.杨谨伯(1928.2--2002.4),原名杨代淳,开县大慈山人。1948年在重庆国立大学读书,目睹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朽和没落,向往光明,他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,思想激进,参加过反饥饿、反内战和反对皮德沛竞选立法委员的斗争。1949年11月,参加知识青年训练班学习,1950年分配到敦好乡搞土地改革和征粮工作,同年到开县中学任语文教师,次年春到郭家乡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。1952年春,复回开县中学任语文教师,兼任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。所教班毕业时,10名报考文科的学生中,除一人因病外,其余9人皆考入大学。1957年,被错划为右派分子,强迫劳动4年半。为讨生活,杨谨伯当过理发匠、木匠、漆匠,编过草鞋,打过草袋,卖过家禽家畜催肥药,给猪、鸡打过催肥针。1978年10月,**恢复工职。1980年秋,调入开县师范学校任教,兼任语文教研组组长。1982年2月,被县委、县政府表彰为先进教师。1985年退休后,受聘到四川省康定师专任《大学语文》讲师,被评为高级讲师。1987年,任开县第五届、第六届政协常委,后为开县政协老委会联谊会理事。开县重建大觉寺时,任文学顾问。
杨谨伯古汉语功底深厚,熟谙诗词格律,早年在《诗刊》上发表诗作7首。撰写小学教学参考资料1卷和学术论文5篇,其中《比、兴、赋释俗》和教学经验2篇在《语文教学》期刊上发表。其诗、词作品获金谷杯(1998——1999年)诗歌金奖。晚年,出版有长篇自传体小说《劫海浮生》和《盛山人文风物资料汇编》、《养墨斋诗词对联自选集》。虽然其小说目前尚未出版,但其文学水平极高。
6.百岁老人陈国秀和王山菊
陈国秀,女,大德乡涌泉村人,1899年8月2日生,2001年无疾而终,享年102岁。其待人和蔼,与人为善,饮食规律,爱好卫生。五六十岁时患过比较重的胃肠病,从此无疾。直到去世前几天,微觉感冒,并无它苦,倒床五六天,安然而逝。陈国秀虽处村野,然衣着洁净整齐,即使90岁高龄,亦面容细腻白皙,色泽红润,白发如银,光亮晶莹,谈笑自如,奕奕然清癯高贵,曾有白发居然部分变黑的生理奇迹。
王山菊,女,大德乡天官村1组人,1902年9月3日生,2005年去世。享年103岁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