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登春一家的脱贫故事
昔日因学致贫 今朝带头致富
刘登春的妻子阳耀琼在喂牛
为尽早摘掉“穷帽子”,他和妻子利用生产到户扶持资金,饲养牛、猪、鸡、鸭等家禽家畜,还种植水稻、玉米、土豆以及红苕等粮食作物。经过1年的辛勤劳作,他如愿脱贫,还培养出2名大学生。“昔日穷得揭不开锅,今日成致富带头人”的脱贫故事,不仅在当地传为佳话,更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贫困户自力更生走上脱贫致富路。他就是高桥镇中山村5组、现年49岁的刘登春。
养育四个孩子因学致贫
“古人说‘贫在闹市无人问,富在深山有远亲’。家里穷,住在热闹的街上,也没人来;家里富,即便住在深山老林里,也有人来。这句话对我深有感触,也就是人穷谁也看不起。”近日,刘登春向记者慢慢道出他贫困的原因。
刘登春现在是中山村脱贫致富典型,影响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,但在5年前,他却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贫困户。尽管他在煤矿做零工,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,妻子阳耀琼在家饲养猪、牛、鸡、鸭等家畜家禽,种植稻谷、玉米、土豆等粮食作物,但仍不够4个孩子开支。
据了解,刘登春的4个孩子都在读书,其中2个读大学、1个读高中、1个读初中,每月费用累计达7000多元。对此,中山村通过推荐和群众评议,2014年12月将其纳入建卡贫困户。
“许多人吵着、闹着要当贫困户,可刘登春这个人就是‘怪’。他不想当贫困户,因为他怕贫困户的名声传出去,以后对孩子娶媳妇、女儿嫁人有影响。我给他讲明道理后,他才勉强同意,并承诺第二年就退出贫困户。”中山村党支部书记胡建均介绍。
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
“贫穷并不可怕,况且贫穷只是暂时的。常言道‘穷则思变’,穷了就要想办法摆脱贫困,当然不是找政府要、等政策、靠干部,自己要有奋起直追、努力奋斗的想法和干劲。”刘登春信心十足地表示。
为了尽快摘掉“贫困帽”,刘登春与妻子每天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利用生产到户扶持资金,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,不但饲养了3头牛、8头猪、10只鸡、15只鸭,还把周边村民荒芜的田地开垦出来,种植4亩水稻、6亩玉米、2亩红苕、1亩花生、1.5亩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。
当年,母牛产下的2头牛崽销售收入14400元、8头生猪销售收入2万元、鸡鸭销售收入3000元,一年总收入达到近4万元,足以保证4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。刘登春夫妇一扫往日愁眉不展的容颜,脸上绽放着开心幸福的笑容。2015年12月,他兑现了当初的承诺,退出贫困户之列。
“我们除了享受生产到户扶持资金外,孩子还享受到教育资助金。2017年,丈夫在煤矿出事故,把脚摔伤了,享受了健康扶贫资助金,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。”阳耀琼兴奋地讲述扶贫政策给全家带来的福利。
带动贫困家庭脱贫
“‘昔日穷得揭不开锅,今日成致富带头人’,这是刘登春的真实写照。他不但自己脱了贫,还把自己如何脱贫致富的方法和经验讲给其他贫困户听。”胡建均由衷地称赞。
脱贫致富正阔步迈向小康生活的刘登春,时常对帮扶干部和村干部说: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
为了帮助其他贫困户早日脱贫,迈向致富之路,他和妻子时常到别的贫困户家里,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,还“手把手”指导养牛、养猪技术。如果贫困户的母牛要下崽了,或者生病了,只要一个电话,他会立即赶过去帮忙。
“我们一家能过上好日子,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,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。爸妈时常教育我们,以后一定要有一颗‘投之以桃,报之琼瑶’的思想。”刘登春的大女儿刘兰花说。
来源:开州日报/熊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