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无疑问,近2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可以用“辉煌”来形容,据统计,自本世纪初至今,我国城镇化率从36.09%提高到63.89%,可能从这项数据中,体现并不明显,换算成人数就是平均每年都有2000万农村人进城定居。按照《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》预测,到“十四五”时期结束,2025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.5%。
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要注意到两类现象:第一是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,为了尽快恢复经济,我国需要尽快发挥国内消费市场的庞大潜力,而城镇化就是最好的“推动剂”,据统计,目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.4倍,仅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,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就相差了7000多元,这也意味着搬进城市之后,生活成本也在不断提高。
第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工作,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,据不完全统计,超过50%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城市,或者是附近大城市工作。再加上农村人口长期外流,因此很多宅基地和房子都处于荒芜状态。很明显,这样会造成资源浪费,那么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?
据测算,全国空置宅基地面积已经超过1.1亿亩,按照5.6亿农村人口计算,也就是说如果把空置宅基地平均分配,每个人都能得到130平。近些年,国家一直致力于乡村建设,例如专家俞学文提出:“应破除城乡制度壁垒促进乡村振兴”,那么又该如何破除呢?
简单来说,就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,特别是高效利用农村各种资源,说到这,就不得不提到“土地确权”。
什么是“土地确权”,顾名思义,就是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各种权益,如同城市房子产证一样,土地确权包含登记申请、地籍调查、权属审核、颁发相关证明等,从而起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,明确土地归属等作用。
对于农村人来说,确权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,不仅可以保障农村人使用宅基地的权利,还能起到减少空置宅基地的作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从2013年1月底开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以来,原本计划是利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工作,再加上从2018年3月开始,我国又开始农村房子不动产权的登记工作。
然而,就在近段时间,网上关于“农村土地停止确权”的消息铺天盖地,作为密切涉及农村人利益的事情,议论自然必不可少,那么土地确权真的停止了吗?
其实按照最初计划,早在3年前就应当完成确权工作,但是因为全国情况复杂,特别是信息化程度低的影响,很多地方的确权工作并未完成。例如在今年初,自然资源部就再次下发关于“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的发证工作”。
更为关键的是在今年11月底之前,完成确权工作信息的汇总和入库,这意味着截止到目前,确权工作并未全面结束,时间大致到年底。总的来说,对于确权工作,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,例如有几类房子不能确权,分别为:1、危房;2、小产权房或民房等;3、常年无人居住的房子等;4、城市居民违规购买的房子等。
而且随着新版的土地管理条例的出台,在新规下,农村房屋统统按“房地一体”处理,简单来说就是房子和宅基地绑在一起,对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子要确定权益、面积等属性,并且还会办法证明。农村人要注意了,这样做就意味着拥有的宅基地和房屋都会受到法律保障,这是个好消息。
总的来说:不论是城市土地还是农村土地都要不断规范化,而在城市中,主要通过不动产权证明的方式保障相应权利;而在农村中,土地确权则扮演了重要角色,虽然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计划,确权工作并未全面停止,但还是要抓紧进行,这样做不仅能保障农村人的权益,还有可能减少空置宅基地的面积,提高使用率。
来源:巧谈大楼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