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十年前的流行歌曲《雁南飞》,是电影《归心似箭》的主题曲。“雁南飞,雁南飞,雁叫声声心欲碎,不等今日去,已盼春来归……今日去愿为春来归,盼归莫把心揉碎,莫把心揉碎,且等春来归。”歌词秀丽,旋律清脆,句句入心,声声入耳,一时流行于祖国大江南北,美不胜收,百听不厌,至今袅袅于耳,终身难以忘怀。
从歌词中,不难看出,先民们早已对大雁这种候鸟,观察得十分仔细。大雁对冬春季节的变化十分敏感。因此,大雁的迁徙行为,在很早以前,就已经被先民们作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。如《周易.渐》:“初六鸿渐于干,上九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威仪吉。”鸿,即为鸿雁,大雁;再如《礼记.月令》:“东风解冻,蜇虫始振,……鸿雁来,是月也,以立春,……盲风至,鸿雁来,……是月也,日夜分,……鸿雁来宾,爵入大水为蛤……是月也。”
大雁每到秋冬季节,就从西伯利亚一带,成群结队、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。《周书》:“白露之日鸿雁来。鸿雁不来,远人背畔(背叛之意);小寒之日雁北方,雁不北方,民不怀至。”每到春天,大雁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。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。能以每小时68至90千米的速度飞行,几千千米的漫长征途,得飞上一两个月才到达目的地。
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,在中国文化中,雁是禽中之冠,自古被视为“五常俱全”的灵物,即具有“仁义礼智信”五常。
雁有仁心。一队雁阵当中,总有老弱病残之雁,其他健康大雁总是兼顾飞行,绝不会有弃之不顾现象发生。
雁有情义。雌雁雄雁相成配偶,和睦相处,相欢而聚,必然是从一而终,忠贞不渝。一只死去,另一支定会自杀或郁郁而亡。你看看,大雁夫妻之间,是何等的深情重义!
雁有礼节。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、数百只、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,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,古人称之为“雁阵”。“雁阵”由有经验的“头雁”带领(民间“领头雁”据此而来),加速飞行时,队伍排成“人”字形,一旦减速,队伍便由“人”字形换成“一”字长蛇形,如此变换队形,是为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,便于首尾、前后、左右兼顾。
雁有智慧。雁是最难猎获之物,落地歇息之际,群雁中便由孤雁放哨警戒。人们说,犬为地厌,雁为天厌,鳢为水厌,意指它们机智警觉,是灵性之物。
雁有信义。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。因时节变化而迁动,从不爽期,至秋而南翔,故称秋天为雁天。
中国传统文化中,很早便将大雁当作文明的使者与象征。古代人们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,如《春秋繁路》:“凡贽大夫用雁,雁有类。长者在民上,必有先后,雁有行列,故以贽。”“贽”为初次拜见尊长所送的礼物。
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,是礼仪之根本,而婚姻的六礼中,纳彩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个阶段,只有第五个阶段不用雁,其他几个礼节均要用雁参与。说明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,雁是情感最为执着高贵的物种了。《礼仪》:“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,婚礼下达,纳采用雁。”
后来的文学大师元好问以“词”的文学形式纪实了大雁的爱情:“问世间,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?天南地北双飞客,老翅几回寒暑。欢乐去,离别苦,就中更有痴儿女。君应有语,渺万里层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?横汾路,寂寞当年箫鼓,荒烟依旧平楚。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暗啼风雨。天也妒,未信与,莺儿燕子俱黄土。千秋万古,为留待骚人,狂歌痛饮,来访雁丘处。”(《摸鱼儿.雁丘词》)
“鸿雁传书”更是说明了大雁是信义的使者,友情的化身,快递的先驱。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 |